搜尋此網誌

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

這世界多了批判少了感受

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習慣打開收音機,收聽文茜的異想世界,剛好文茜不在,由蔡詩萍代班,剛好談到蔣勳的一本新書:孤獨六講。

書中提到孤獨跟寂寞大不同,蔣勳認為孤獨是創作的來源,孤獨是一種沉靜,沉靜才能映照周邊。

訪談者說講老師對時下的註解是;這世界多了批判少了感受!
反觀諸己,何嘗不是。

回家後跟老婆分享感受,被大聲的嗆說,我常有這樣的毛病,因此想跟大家共勉,以此提醒自己。

節錄部分書中嘉言與大家分享:
  •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。使孤獨變得不好,是因為你害怕孤獨。
  •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。寂寞會發慌,孤獨則是飽滿的,是莊子說的『獨與天地精神往來』,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,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。
  •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,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;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,也很難和別人相處,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,會讓你告訴自己:「我是孤獨的,我是孤獨的,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。」你忘記了,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,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。
  •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,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,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。
  • 波平如鏡,水不在最安靜的狀況下,無法反應外面的形象。
  • 孤獨的同意詞是出走,從群體、類別、規範裡走出去,需要對自我很誠實,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氣,才能走到群眾外圍,回看自身處境。
孤獨六講 蔣勳 聯合文學

2 則留言:

Bluefox 提到...

完全認同此評語....
前些日子跟朋友聊到某影展的留言版
某則留言是這樣寫著的

為何某部電影是排在我上班時間?分明是不給上班族看就是了?

媒體爆炸之後,似乎我們只學到了批判
我們變成只問質疑他人 不知反求諸己 我也要警惕警惕....

蔣老師最近著作不少 呵呵
記憶中 老師的作品有點隨想即寫 不知道新書是否有點不同 回去再找來看看

最近倒是剛看完林懷民老師的記錄書籍
西方講求的外放 果然跟東方的內斂有著相異其趣的地方

Unknown 提到...

批判,大家都容易理解,只是西方觀點與東方略有不同,像最近的莊先生對於馬先生與郝先生就是人身批判。西方比較著重對是不對人,例如批判出兵伊拉克對當地人民好不好,而不是布希好不好,當然事後也有人檢討他。
感受,這是東方獨有的,我們說設身處地,就是這個意思,例如台灣的媒體訪問受害家屬,二十四小時跟監,讓受害者二度受傷,這就是少了感受。
如果大家多一份感受,整個社會在生活及文化上,必定有所提升,互相勉勵。